重慶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線上智能監測顯成效

8月6日,記者從重慶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,重慶通過打造“智能監測+專班服務+精準治理”的安全監管新模式,全面推進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。截至目前,該系統已接入30家重點企業,累計處置預警6023條,及時消除一般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,推動企業安全管理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變。
8月6日,記者從重慶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,重慶通過打造“智能監測+專班服務+精準治理”的安全監管新模式,全面推進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。截至目前,該系統已接入30家重點企業,累計處置預警6023條,及時消除一般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,推動企業安全管理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變。
打開監測系統數據統計頁面,屏幕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清晰呈現各企業的運行狀態。市應急管理局工貿處的工作人員正在對月度預警數據進行深度分析,“卸灰周期不規范2626次、水箱缺水395次、噴淋異常948次……這些數據指標為我們開展精準治理提供了明確方向。”
基于對監測數據的系統分析,市應急管理局建立起一套常態化工作機制:每月定期梳理高頻次安全隱患,鎖定重點防范風險點;每季度開展整改措施效果評估;每年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迭代升級監測系統。
“這套機制就像為企業定期體檢,能夠及時發現健康隱患,開出精準‘處方’,確保安全生產監管工作落地見效。”市應急管理局工貿處處長陳昌華說。
今年7月,監測系統對某壓鑄公司發出重復預警,市應急管理局工貿處工作人員石玉筠立即啟動處置流程,“連續出現同類報警必須深挖根源性問題。”
在他的督促下,企業負責人迅速聯系運維團隊現場排查,次日即查明系打磨系統故障所致。“故障已排除,產線基本恢復正常運行”,企業通過系統平臺實時反饋整改進展,形成處置閉環。
這一案例生動體現了新機制的運行成效。監測數據顯示,系統預警次數呈現持續下降趨勢,今年以來,從月均800余次降至不足120次,降幅達86.6%。
“今年底,我們將實現金屬粉塵企業監測全覆蓋。”陳昌華表示,通過“線上智能監測+線下精準執法”的有機結合,構建現代化安全監管新格局。